范文 > 范文大全 > 导航 >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汇集十五篇)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发表时间:2024-02-29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汇集十五篇)。

您想找一些好文章吗?我们推荐您看一下“《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每读完一本书,心中总会涌现出许多新的感悟。现在是时候写一篇最能表达内心收获的读后感了,我们会持续发布相关资讯,以满足您的需求!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1

读《青山处处埋忠骨》有感

在这个学期,我学习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当每次我回忆起这篇课文时,都会有更深的感悟。

读过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既为毛岸英的牺牲而感到悲痛,也为毛主席顾全大局的精神而感动。课文讲述了在一次战斗中,由于“志司”指挥部被敌机包围,而指挥部中有重要文件,所以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前去拿走,可他不小心被敌机汽油弹击中,牺牲在了抗美援朝的战场上。当毛主席得知后,他十分悲伤,想把自己儿子的尸体运回国时,却想到其他牺牲在战场上的儿女的父母一定也想看一看他们的儿女最后一面,所以,毛主席顾全大局,在电报上写道: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人风采,与凡人的情怀。

学了这篇课文,我知道了毛主席作为一个父亲,是十分爱自己的儿子的,可是他为了顾全大局,同意把毛岸英埋葬在朝鲜。这种为保全大局而不顾自身利益的精神打动了我。许多同学打架就是因为一点点的口角纠纷,如果他们打架之前仔细想想这样做的后果,他们恐怕就不会那么做了。如果我们都为集体着想会阻止多少惨剧的发生。

我们应该向毛主席学习,学习他那种不顾自身利益顾全大局的精神。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2

今天我读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深受感动。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抗美援朝时期,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事。主席派自己的爱子毛岸英去参加援助朝鲜的战争,毛岸英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尔后,毛主席想把岸英的尸体运回国。但是,朝鲜首相金日成来电,想把岸英葬在朝鲜,主席从大局出发,强忍心中的悲痛,同意了金日成首相的请求,写下了“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的名句。

读完这篇文章,我被主席那深沉的爱感动了。主席那宽广的胸怀令人敬佩。

细读这篇文章,就会发现太多的地方写出了主席深沉的爱。“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读到这里,我不禁为主席担心起来:主席啊!您吃点吧,虽然您很伤心,但是怎能不吃饭呢?我们都知道岸英是您最心爱的儿子,但是您却从不娇惯他。相反,他却比别的孩子经受了更多的磨难。“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是呀!白发人送黑发人,主席怎能不伤心呢?主席和儿子几乎从来没有享受过天伦之乐,现在解放了,好日子就要来了,可是岸英却离我们远去了。虽然主席很想再见心爱的儿子最后一面,可是为了两国的关系,为了民族的利益,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把岸英留在了朝鲜。

课文最后一段,“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充分体现了主席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情感世界,体现了主席对岸英深深地父子情,体现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体现了主席无比宽广的胸怀,这让我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主席。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3

读了这篇课文,我感受到了毛主席对爱子的眷恋和对岸英的去世的不敢相信。

这篇课文分为两个部分来描述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讲毛主席收到电报后的难过、痛苦,以至于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只一只的吸烟,桌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好多次了,这一句句话都足以证明主席对他的儿子岸英的无限眷恋,在第一部分结尾时,毛主席终于开始说话了,可是他只是一遍一遍的喊着岸英的名字,并且用食指按着已经锁紧的眉头,并不是故意要说,而是情不自禁的说。

接下来就是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主要写了朝鲜方面想将毛岸英的遗骨安葬在本地。第二部分刚开始的时候主席的秘书走进来,告诉主席,说志愿军司令部再次来电,请示了中央军委,因为可能是考虑到主席失去爱子的痛苦,所以问主席是否将岸英的遗骨运回国内。这时毛主席不由自主地站了起来,扬着头,看着天花板,就是不继续读下去,也能看出,毛主席是因为悲痛,所以才会那么做,在毛主席的目光中,流露出了对毛岸英的无限眷恋,并且文中提到,在毛岸英奔赴朝鲜时,毛主席因为工作繁忙,就没能再见到他,但是那却成了他们最后一次的相见,他再也回不来了。“既然岸英已经死了,就是见见遗骨也好”毛主席想着这句话,可是他却很快的打消了这种念头,因为他考虑到每个战士的血肉之躯,都是他们的父母生出来的,他虽然是主席,但是也要考虑一下别的烈士家属的感受,于是就忍着内心的悲痛,将自己孩子的遗骨安葬在了朝鲜。之后毛主席带签字的时候,毛主席竟然下意识地踌躇了一会儿,然后毛主席黯然的目光缓缓看向窗外,之后用手指了指写字台,示意他的秘书把电报稿放在写字台上。到了另一天的时候,秘书再次来到了毛主席的卧室。在那时主席早就已经出去了,毛主席将签过字的电报记录稿放在了枕头上,下面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由此也能得知毛主席因为痛失爱子而伤心了,整整一个晚上,并且默默的流了一个晚上的泪。

最后一段“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是起到了点明中心的作用。在毛主席的心里,主席的儿子和普通战士一样,没有什么特殊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4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平凡的父亲,伟大的领袖

在革命战争年代,成千上万的中国人为了人民而流下了头颅和鲜血,牺牲了生命。毛主席一家还有6个亲戚,他们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作为他们的亲人,毛主席要承受很多痛苦!

这种超人的情感和伟大的心灵是普通人所无法企及的。

彭司令员的第一封电报认真地报道了岸英去世的噩耗。这时,毛主席和成千上万的普通父亲一样,悲痛万分。第二封电报报告彭总想因为岸英是毛主席的儿子,要将遗体运回国,而朝鲜人民又想将岸英当自己儿子一样安葬在朝鲜。

在这个时候,毛主席不再只是一个父亲,更重要的是,一个领袖。他强忍不能再见一眼爱子的悲痛,痛苦的决定要将自己的儿子和其他牺牲的战士一样安葬在朝鲜。

是谁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们的毛主席。当我读到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我仿佛看到了一位慈爱的老人在床上辗转反侧。

仿佛听到了在漫漫长夜中一位悲痛的老人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谁不悲痛?领袖也是平凡的父亲啊!

从《七律·长征》中我明白了毛主席是伟大的诗人,从《开国大典》中我明白了毛主席是伟大的领袖,从《毛主席在花山》中我明白了毛主席是关心群众、热爱人民、不搞特殊化的人民公仆,从《青山处处埋忠骨》中我明白了毛主席不仅是伟大的领袖,还是平凡的父亲。

当个人感情和国家利益不能兼而有之时,即使使领导人也应该放下个人感情,考虑国家利益。毛主席和他的家人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5

读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我感到无比的惋惜。

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朝鲜战争中,不幸殉职。这则消息对毛主席来说可是一个晴天霹雳呀!自从接到这份电报,毛主席整整一天没有说过一句话,可见这份电报多让毛主席伤心呀,毛岸英是毛主席的长子,当年地下党找到了他,他一次次与毛主席分离都平平安安的回来了,谁知,这一次竟成了永别。

我从《青山处处埋忠骨》中体会到了毛主席的伤心,主席的悲痛欲绝。从中让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从这句话中我体会到了毛主席虽然想见见毛岸英的遗体,但却因为毛主席是国家领导人,不能搞特殊,要顾全大局,就把这个念头打消了。

从毛岸英的身上,我想到了保家卫国却舍生取义的战士们,比如:黄继光,杨靖宇,赵一曼,邱少云,董存瑞等的这些战士,是他们用生命换来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他们用鲜血染红了国旗和红领巾。所以,我们要发奋图强,要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如今,在我们幸福生活的同时,不能忘记这美好生活的背后,是战士们用生命换来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6

当我读到秘书把电报记录交给主席签字的那一刻时,主席犹豫了一会儿。我也深为主席惋惜是啊,这字一签上,就意味着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这是多么残忍多么让人难以忍受的决定呀。尽管如此,**还是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在朝鲜埋葬了岸英的遗体。

是谁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们的毛主席,当我读到文章的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透过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丧子割子,谁不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三):

很小的时候,便从爷爷奶奶口中听说过毛泽东,明白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我也记得爷爷奶奶提起毛泽东时眼中流露出的崇拜和怀念,我当时还觉得好笑,这天,读了一篇文章《青山处处埋忠骨》,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毛泽东,感受了毛泽东真真切切的凡人情怀和不同凡响的伟人胸怀。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在中南海毛泽东卧室的写字台上,放着一封说了毛泽东的爱子在战争中光荣殉职的电报,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只一只的吸着烟,要明白,自己最爱的人去世了,谁都会受到打击,哇哇大哭,甚至没有了理智,而毛泽东不一样,同样是悲伤,却不期望别人一齐悲伤,秘书这时走来说:彭老总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对,就就应运回国,毛岸英是主席的儿子,就应运回国厚葬,朝鲜就不同了,那边正在打仗,兵荒马乱的,顶多埋到土里,这怎样行?

可毛泽东却和我想法不同,主席认为儿子已经死了,自己当然很悲痛,但是在朝鲜战场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读到这里,我深深地感到毛主席既有普通人的感情,又有伟人的心。当我极度悲伤的时候,我能想到别人的感受,这是我们普通人无法企及的。在主席签字的瞬间下意识的踌躇了一会儿,是啊,这字一签上,就意味着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这是多么残忍多么让人难以忍受多么那决定呀。

第二天早上,电文稿上写着一行让我热泪盈眶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是谁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们的毛主席,当我读到文章的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透过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四):

这一天,我们学习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这篇文章让我受益匪浅。

文章讲述到: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毛主席接到电报后无比悲痛,彭老总要求把岸英同志的尸体运回国,可朝鲜首相请求把岸英葬在朝鲜。针对这一要求,毛主席做出了在朝鲜埋葬爱子的艰难选择。

便忍痛签了字。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毛泽东,他不仅是一个特殊的人,而且和普通人有着同样的父爱。他既有超人的情怀,又有常人的情感。儿子虽然死了,但在种种细节中,显示出了父爱的延续。

要做出这种艰难又重大的决定,对于一个做父亲的来说,是很难的。谁不想再见自己儿女最后一面?

当我读到文章的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透过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老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悲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一杯茶,或者一杯咖啡,放在你的桌子上,你的心情特别愉快。你可以浏览当天的报纸,了解最新的国内外流行趋势,甚至街头趣闻,或者举办你喜欢的杂志,**,从台词中获得那种特别的轻松和愉悦。。。。生活简单而幸福。

经过精心的烹制,一桌可心的菜肴就在你的面前,你招呼家人快来品尝,再备上最喜欢的美酒,这是多么难得的享受!生活简单就是幸福。春暖花开的季节,或是清风送爽的金秋,你和家人一起,或是朋友结伴,走出户外,来一次假日的郊游,享受大自然带给你的美丽、芬芳。

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忘掉城市的喧嚣,仿佛身心都被洗刷过,是一种怎样的轻松感觉!生活简单就是幸福。你去参加一个朋友的聚会,久违的感觉带给你温暖和兴奋,你享受和回味着两人之间真诚的友谊。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7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一篇别具风格的文章,它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无声的英雄主义精神,也让我们看到了军民共和团结的伟大力量。

文章开头用“青山处处埋忠骨”十分形象地形容了中国的战争历史。这句话中的“青山”跟随着九年抗战,见证了无数的英雄子弟为了国家献身的事实。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国人民的九年浴血奋战中是以凝聚在每一寸土地上的热血为代价的,这个代价并不是简单的金钱财富能够衡量的,更不是像纸醉金迷的那种勾心斗角看空余产业的人能够了解的。

接下来文章讲了一件感人至深的事情。有一位士兵来到了自己的家乡,见到了自己的父母。在和父母谈话的时候,士兵发现他的父母每当提到五年前他的哥哥去世之后,便会流泪。原来,士兵的哥哥在抗日战争时期奋不顾身,英勇牺牲。尽管这件事已经过去了许多年,但是每个人都很清楚,这个家里仍然没有兄长的日子,对家人会有怎样的影响。

这个故事所传达的意义是深远的,它揭示了每个家庭都会为了国家付出惨重的代价,特别是在国家危难之际,我们更应该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去战胜共同的敌人。

最后,文章反复强调了英雄和家人之间的牢固联系。家人会永远记得英雄的付出,纪念他们的事迹,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他们也会在无声的时刻里,对英雄的牺牲进行默默的缅怀和祭奠。

总之,“青山处处埋忠骨”这句话是可以通过很多方面的角度来理解的。但每一位能够理解它的人,都应当对于祖国的荣誉、士兵们的英勇事迹和家庭的付出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这种认识是需要终身去追寻的,因为它承载着每一个人的理想和信仰。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8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看完这篇课文,我钦佩毛主席的坚强品格。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当时,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战斗中牺牲。这时,毛主席非常伤心。如果他是另一个父亲,他会哭,但毛主席没有哭。他忍着疼痛,一个接一个地抽烟,一整天都不说话。

后来,彭德怀打**要求将毛泽东的遗体运回中国,但朝鲜总理要求将毛泽东的遗体埋葬在朝鲜。此时,毛主席很难作出选取。

毛主席想:我看不到我儿子还活着。让我看看他的遗体。但是这意愿很快就被打消了。

因为他设身处地地想到了千千万万人民子弟兵。最后,毛主席按照朝鲜首相说的,把毛岸英的尸体葬在了朝鲜。毛泽东老年失子失多么悲痛啊!

但是他却深明大义,把儿子葬身朝鲜,这又需要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坚强的品质!

这件事让我想起了贝多芬的故事。贝多芬的一身坎坷。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

他家境贫寒,父母疏远,这使贝多芬严肃、孤僻、固执、独立。12岁时,贝多芬开始作曲。14岁参加管弦乐队演出,领取家庭工资补贴。母亲因病去世。家里只有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一个倒下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

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创作的曲子不计其数:

c大调第一交响曲,b大调第三交响曲世界并没有给他带来快乐,但他给人类带来了快乐!

毛泽东、贝多芬,这些伟人在悲痛面前选择了勇敢面对。毛泽东晚年丧子;贝多芬双耳失聪。他们化悲痛为力量,最终成就了自己的事业。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二):

这天,我学***篇课文,颇有感触。

《青山处处埋忠骨》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在参加“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不幸牺牲,毛主席极度悲伤。朱镕基总司令希望归还毛泽东的遗体,而朝鲜人民则希望将毛泽东埋葬在朝鲜。

经过多次犹豫,毛主席在电报记录手稿上写下一句话:青山到处埋着忠骨。毛同志借用这句话是为了表现一代伟人的博大胸怀。

当我读到“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给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踌躇了一会时。我也深为主席惋惜是啊,这字一签上,就意味着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这是多么残忍多么让人难以忍受的决定呀。尽管如此,**还是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在朝鲜埋葬了岸英的遗体。

是谁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们的毛主席,当我读到的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透过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丧子割子,谁不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三):

很小的时候,便从爷爷奶奶口中听说过毛泽东,明白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我也记得爷爷奶奶提起毛泽东时眼中流露出的崇拜和怀念,我当时还觉得好笑,这天,读了一篇《青山处处埋忠骨》,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毛泽东,感受了毛泽东真真切切的凡人情怀和不同凡响的伟人胸怀。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在中南海毛泽东卧室的写字台上,放着一封说了毛泽东的爱子在战争中光荣殉职的电报,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只一只的吸着烟,要明白,自己最爱的人去世了,谁都会受到打击,哇哇大哭,甚至没有了理智,而毛泽东不一样,同样是悲伤,却不期望别人一齐悲伤,秘书这时走来说:“彭老总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对,就就应运回国,毛岸英是主席的儿子,就应运回国厚葬,朝鲜就不同了,那边正在打仗,兵荒马乱的,顶多埋到土里,这怎样行?

可毛泽东却和我想法不同,主席认为儿子已经死了,自己当然很悲痛,但是在朝鲜战场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读到这里,我深深地感到毛主席既有普通人的感情,又有伟人的心。当我极度悲伤的时候,我能想到别人的感受,这是我们普通人无法企及的。在主席签字的瞬间下意识的踌躇了一会儿,是啊,这字一签上,就意味着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这是多么残忍多么让人难以忍受多么那决定呀。

第二天早上,电文稿上写着一行让我热泪盈眶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是谁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们的毛主席,当我读到的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透过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四):

这天我们学了“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让我受益匪浅。

讲述到:毛泽东的爱子毛岸英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壮烈牺牲,毛主席接到电报后无比悲痛,彭老总要求把岸英同志的尸体运回国,可朝鲜首相请求把岸英葬在朝鲜。针对这一要求,毛主席做出了一个艰难的选择——将爱子埋葬在朝鲜。

便忍痛签了字。毛泽东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毛泽东,他不仅是一个特殊的人,而且和普通人有着同样的父爱。他既有超人的情怀,又有常人的情感。儿子虽然死了,但在种种细节中,显示出了父爱的延续。

要做出这种艰难又重大的决定,对于一个做父亲的来说,是很难的。谁不想再见自己儿女最后一面?

当我读到的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透过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老人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老人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悲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9

《青山处处埋忠骨》一问主要讲了这样一件事: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在参加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不幸牺牲,毛主席很伤心。朱总司令希望把毛岸英的遗体运回国,而朝鲜人民希望把他安葬在朝鲜。再三犹豫后,毛主席在电报记录稿上写下一句话: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也就是说他同意了把毛岸英的尸体安葬朝鲜。

当我读到主席仰着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这一句时,我忍不住流下热泪。对于一个父亲来说,自己的孩子比什么都重要。而如今,伟大领袖毛泽东也失去了自己的长子,怎能不伤心万分?当我又读到秘书将电报记录稿交给主席签字的一瞬间,主席下意识踌躇了一会,那神情分明在说,岸英难道真的不再了?父子真的不能相见了?这一段时,我心中充满了对主席的理解与惋惜。是呀,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噩耗,谁又能那么果断坚决呢?

但尽管如此,伟大的毛主席也依旧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把岸英的遗体安葬在了朝鲜。这前后形成了多么鲜明的对比,毛主席无比伤心,却仍旧为了维护两国的友好关系而顺从朝鲜人民的意愿,多么无私,多么伟大。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这一句诗,多么有道理。它象征着壮士仁人,象征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象征着毛主席博大、宽广的胸怀。学了这一课,我更加体会到了革命先辈的艰苦,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正是有了像毛岸英这样为国捐躯的人,我们才会有幸福生活。沐浴在历史的阳光下,我们更要好好学习,决不辜负为这大好河山捐出生命的壮士。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10

上周,聆听了我们年级张晓琼老师执教的《青山处处埋忠骨》一课,我深有感触,深受启发。这是一节原滋原味的随堂课,整堂课朴实无华,没有什么花哨的环节,但张老师“天然去雕饰”,教学设计独具匠心,教学风格“求真务实”,带领学生走进文本,把对学生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情感的熏陶落到了实处,使课堂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展现了张老师深厚的文本解读功底和高超的课堂驾驭能力。

说实话,这是一篇比较难处理的课文。因为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文本有很大的距离。通过查资料,学生可以对当时的历史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但文中表现的生离死别的痛苦,小学生是极少有体验的,因此让学生体会毛泽东丧子后极度悲伤的心情和常人难有的宽广胸怀是有很大难度的。如何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带领学生迅速走进文本,就成了教学这篇课文成功的关键。张老师的这堂课,在缩短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把学生引进文本、实现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这方面,设计得很巧妙,成功地突破了教学的难点,使课堂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我们执教这类与学生生活有较大距离的课文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当今小学生与“抗美援朝”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毛主席及毛岸英的相关事迹知之甚少,这客观上造成了学生解读这篇课文有不小难度。因此,教学中补充相关背景资料是必不可少的。张老师在教学设计中也很重视这一点,并做了精心的设计。

首先,张老师课前让学生动手收集了“抗美援朝”的一些资料。课堂上不是简单的呈现资料,而是把资料展示与课前精彩两分钟展示有机结合起来,请展示的同学介绍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老师把与课文相关的重要信息板书到黑板上。特别板书“抗美援朝”的目的其实就是“保家卫国”,既让学生了解相关的历史背景,又为课堂营造了氛围,为学生解读文本做了知识铺垫。

在引领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中,结合文本第三自然段的内容,张老师巧妙而自然地补充了毛岸英成长经历、牺牲经过等内容;最后总结深化时,又补充了此前为了革命,毛主席相继失去五位亲人的资料。

由于时机把握恰当,过渡自然,这些资料的补充,并不让人觉得累赘、多余。反而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了毛岸英的牺牲对毛主席造成的伤害是多么巨大,毛主席最后做出的抉择是多么伟大,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为课堂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了毛主席极度悲痛的心情和宽广的胸怀。

对文本的解读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一个好的教学设计,一堂成功的语文课,取决于执教者对文本精心、深入的解读。老师对文本解读的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质量。教者只有对文本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才会产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课堂调控信心,才敢勇于面对课堂教学中精彩预设与突然生成的挑战;才能想出办法来巧妙处理文本,创意设计出受到学生喜爱而又具实效的课堂教学。

这堂课,张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是深刻而透彻的。在教学设计中,张老师根据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准确把握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教学的各个环节的关键了如指掌,在加上对学情的研究准确到位,整堂课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并且自然流畅,如行云流水。

如在整体感知文本时,她让学生抓住文中三封电报内容作为线索,使原来的“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这条线索一下子变得清晰简单。根据这一线索,学生很快把文章的脉络理清,把握住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为突破文章重难点做了良好的铺垫。把文本中可供语文学习的“源”和“材”挖掘出来,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张老师遵循了语文教学的规律,牢牢抓住对关键词句的解读,重视学生对课文的朗读,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勾画出重点词句,加上批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教师点拨,并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对话中交流思想,在交流中理解文本,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正因为张老师在就教学设计中抓住了关键,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很好地完成了对文本的解读,顺利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11

写字台上那封电报,是从朝鲜前线发央的,毛泽东不敢再看,那封电报就是一把刀,直入毛泽东的心窝。上面写着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殉职了。

收到这封电报,毛泽东只是一支又一支地抽烟,茶不思饭不想。岸英是他心爱的长子,是当年地下党同志们冒着生命危险找来的。他曾一次次把岸英送过去锻炼,岸英每次都安然无恙地回来了,可这次岸英为什么就发生意外呢?他的心里蒙上了一层灰暗的阴影。

当他正沉思的时彭老总有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而朝鲜首相今日则来电要求将岸英在朝鲜。他再次陷入沉思。秘书将电报记录稿给他签字,他则示意秘书将电文稿放在写字台上。

第二天早上当秘书来到毛主席的卧室,毛主席已经走出去了,电文稿放在枕头上,上面写着一行醒目的打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作文一个父亲面对失字之痛,他心如刀割,而他又是一位伟人,是一位主席,他完全可以吧自己孩子的遗体送回国。他也曾这样想过,可是他一想到我们那么多中华儿女牺牲在战场上,他们的父母就不想再见一见自己的儿女吗?他便打消了这个念头。可是他也是一位父亲,而且他已经失去了两个儿子,这是他仅剩是儿子呀!

面对失子之痛他写下: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伟人也有感情,面对亲情抉择,不为私自的伟人,他们也会像一个普通人那样的心痛,但他们为了做好榜样,强忍着心中的痛。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12

伟人的风采,凡人的情怀

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20周年。看着电视剧《毛泽东》中的一个个精彩片段,听着电视上各位领导的演讲,我不禁想起了让我受益匪浅的《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文章。

这一事件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主席桌上的一封电报讲述了毛主席爱子毛岸英在战争中的悲壮牺牲。自收到电报以来,主席没有哭过,而是一头烟。书记来了,说彭德怀打**把毛岸英的遗体送回中国;另一方面,朝鲜总理要求将尸体埋葬在朝鲜。

面对两种不同的选择,主席抬起头来,眼中流露出无限的依恋。虽然强忍着心中的悲痛,但他签字前仍踌躇了一下。是啊,这一签,就意味着永远不能再见到自己的爱子了啊!

次日,电文稿上留下了一行醒目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读完这句话,我望着天空,仿佛看到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床前哭泣。是的,老来丧子,谁不哀思啊!

谁能有如此宽广的胸怀?谁能如此伟大?唯有我们的毛主席。

毛泽东,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领袖,有着特殊的地位和权利,但他也是一个普通的父亲!世界上哪一个父母不想再见到他们的儿子!

俗话说:白发人送黑发人。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痛苦的事。

毛主席最后一次拒绝见他的儿子,要求把他的尸体直接埋在朝鲜。要做出这样的决定,我们要承受多大得拥气和痛苦!毛主席不冷漠,不想见儿子。

这是因为他很普通,但他也很棒!

马驰骋写于

2014/01/18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13

读了课文《青山处处埋忠骨》,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毛主席,感受了毛主席真真切切的凡人情怀和伟人的风采。

毛主席在彭德怀拟定的电报中得知爱子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不幸殉职,毛主席非常的悲痛。朝鲜金日成首相有要求把毛岸英同志葬在朝鲜。最后,毛主席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做出了艰难的决定,让爱子岸英葬在朝鲜。第二天早上,电文稿上写着一行让我热泪盈眶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在中南海毛泽东卧室的写字台上,放着一封说了毛泽东的爱子在战争中光荣殉职,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只一只的吸着烟,要知道,自己最爱的人去世了,谁都会受到打击,哇哇大哭。而毛泽东不一样,同样是悲伤,却不希望别人一起悲伤。当彭老总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时。我们都会同意这件事,可毛主席却认为儿子已经死了,自己当然很悲痛,可是在朝鲜战场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读到这里,我深深感受到毛主席身上同时具有凡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是谁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们的毛主席,当我读到文章的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透过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

毛主席有着超人的情怀,更有伟人的风采。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14

很小的时候,便从爷爷奶奶口中听说过毛泽东,知道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我也记得爷爷奶奶提起毛泽东时眼中流露出的崇拜和怀念,我当时还觉得好笑,今天,读了一篇文章《青山处处埋忠骨》,我被深深的震撼了,我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毛泽东,感受了毛泽东真真切切的凡人情怀和不同凡响的伟人胸怀。

故事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在中南海毛泽东卧室的写字台上,放着一封说了毛泽东的爱子在战争中光荣殉职的电报,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只一只的吸着烟,要知道,自己最爱的人去世了,谁都会受到打击,哇哇大哭,甚至没有了理智,而毛泽东不一样,同样是悲伤,却不希望别人一起悲伤,秘书这时走来说:彭老总来电,说岸英是主席的长子,请求破格将遗体运回国。对,就应该运回国,毛岸英是主席的儿子,应该运回国厚葬,朝鲜就不同了,那边正在打仗,兵荒马乱的,顶多埋到土里,这怎么行?可毛泽东却和我想法不同,主席认为儿子已经死了,自己当然很悲痛,可是在朝鲜战场我们有多少优秀儿女献出了生命,他们的父母难道就不悲痛吗?读到这里,我深深感受到毛主席身上同时具有凡人的情感和伟人的胸怀,在极度的悲伤时竞能想到别人的感受,是我们平常人所不及的。在主席签字的瞬间下意识的踌躇了一会儿,是啊,这字一签上,就意味着永远也看不到自己的亲人了,这是多么残忍多么让人难以忍受多么那决定呀。

第二天早上,电文稿上写着一行让我热泪盈眶的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是谁能有如此胸襟,唯有我们的毛主席,当我读到文章的最后一句电文稿下是被泪水打湿的枕巾时,我的泪水再也忍不住了,透过这句话,我仿佛看到了夜深人静时,一位慈爱的父亲在床上辗转反侧,仿佛听到了,漫漫长夜,一位慈祥的父亲在床上失声痛哭,是啊,老来丧子,谁不痛,毛主席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嘉虹文学

《青山处处埋忠骨》读后感 篇15

今天,我读了一篇文章《青山处处埋忠骨》。我被里面所写的内容感动了,感受到了毛主席的伟大。

这篇文章主要叙述了毛主席的长子毛岸英去参加抗美援朝战争的故事。毛岸英在取作战图的途中被美军的汽油弹击中,不幸壮烈牺牲。远在祖国的毛主席收到爱子牺牲的那封电报起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一支接一支的不停地吸烟。

大家都应该知道,自己的家人去世了谁都会悲伤欲绝痛声哭泣都想见见亲人的遗容。而毛主席却没有大哭,就连见一见儿子毛岸英遗容的想法也打消了。而是遵照朝鲜人民的心愿将毛岸英的遗体安葬在朝鲜。

因为毛主席想,朝鲜那边正在打仗,战场上有多少的中华儿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而他们的父母谁不想见一见他们儿女的遗容。我的儿子也应该像其他牺牲在朝鲜战场上的中华儿女一样安葬于朝鲜。但是主席也是很矛盾的,如果把儿子葬在朝鲜,岂不是再也见不到他了么?最后主席还是决定将自己最心爱的长子毛岸英安葬在了朝鲜战场。

第二天早上。电文稿上写着一行大字: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在这一句诗里可以看出,毛主席非常的伤心,他也想再见一下毛岸英,但是他却把岸英永远的留在朝鲜。但如果换做别人,可能就会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把自己的儿子运回国了。可见毛主席的胸襟是多么的宽广,毛主席也是一名伟大的父亲。